民族交响乐《黄河畅想》是作曲家程大兆为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创作的尾声部分,初次演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该作品以我国山西民间音乐为素材,融合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完美的创作了该作品。正如赵季平先生所说:“这是一部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1]所以从指挥的角度对该作品予以解读与诠释,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从指挥学的角度对《黄河畅想》进行研究,从多层面研究民族交响乐指挥的领域,对深入研究与探索民族音乐指挥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大裨益。本文以曲式段落的研究为基础,以配器研究为线索,从中探析整部作品的和声关系、旋律的编创与调式调性的关联。在这个理论分析的引导下,以及指挥的要求探析音响平衡以及音色的融合点。在这此基础上,从指挥的角度诠释该作品的力度层次、指挥图示与音乐情感的表达、音乐的高潮与低点的布局、各乐段的衔接关系以及作品中指挥对复杂拍子的转换等研究。因此,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研究:1、作曲家及创作背景;2、作品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特征的分析;3、《黄河畅想》速度、力度的布局,以及困难片段的处理;4、《黄河畅想》的配器特色及音响融合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