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胡玫导演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海内外对晋商精神的广泛讨论,音乐也随着影视剧的热播产生了广泛影响。作曲家赵季平产生了创作交响组曲的想法。 2007年6月16日,交响组曲《乔家大院》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余隆执棒中国爱乐交响乐团,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赵季平在创作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音乐时,先后到山西进行了两次采风,平遥古城的晋中秧歌、忻州地区的吹打乐和晋剧等民间音调给作曲家带来了创作灵感。改编后的交响组曲由“序曲”、“立志”、“爱情”、“商路”、“炼狱”和“远情”六个乐章组成。作曲家把主人公乔致庸一生中的几个重点用音画式的组曲展现了出来,像是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诗。
序曲以大提琴低沉浑厚的齐奏开场,音乐主题在序曲中得以全面展开。谭晶与合唱团一咏三叹的歌声饱含岁月的沧桑,而具有浓郁山西地方特色的乐器晋胡和二股弦则把人们的思绪带回了晋中大地,民族乐器与交响乐队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立志”表达的是年轻主人公在家族濒临破败的危急关头挑起重振家业的重担,诚信经营的晋商理念在主人公心底根植萌生。音乐以富有弹性的内在节奏和干练有力的弦乐支撑着。
“爱情”乐章中,二胡发挥了它作为民族乐器抒发情感的重要功能,乐队与二胡之间问答式的演奏勾画出主人公坎坷甜蜜的爱情世界,邓建栋的演奏感人至深。弦乐细腻地表达出时而幽怨、时而甜美之声,而并不特别明亮的鼓声、镲声则揭示出人物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在这一乐章中,苦涩、凄怆的基调贯穿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
二胡奏出的一段柔美旋律将观众的思绪带入“商路”一章。唢呐、竹笛为音乐增添了明亮的色彩,并且在有律动的节奏中逐渐丰满壮大,给人以向上的冲击力。中西乐器的音色完美融合,音乐不乏内在的沉思。“货通天下”的壮志情怀通过听觉表达出来,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得到升华。
第五乐章“炼狱”和之前的段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块状的音乐结构,基调沉重,铜管乐器组金属般的乐音也像是主人公起起落落人生经历的写照。音乐是大线条的,它通过不同调性逐渐靠近主题音乐,来表现主人公历尽磨难,为理想不屈不挠、不断奋斗的晋商性格,这同样也是晋商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女声独唱为主的最后一乐章“远情”,同合唱、交响乐队一起气势磅礴地唱响了远方。丰满的和声渲染和重复的主题,与序曲相呼应,音乐被推向高潮。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并不是影视音乐的简单重复和扩建,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模式,每个乐章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主题。观众在交响音乐中重温了电视剧《乔家大院》起伏跌宕的感人情节。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不仅可以领略到晋商的铮铮铁骨,更能感受到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以及博爱仁义、开放独立的大国情怀。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音乐形象丰满传神,音乐画面古朴清新,达到了雅俗共赏、美善统一的境界。这部作品既是对传统精髓的完美诠释,又是对时代精神的精准把握;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有高度的艺术性;既是高度民族的,又是高度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