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随想诗《刺桐城》创作于1990年,该作品代表中国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日本主办,由三十几个国家与地区近三百部作品参赛的“丝绸之路”交响乐国际作曲比赛中荣获第三名。
古老的商埠泉州港原名“刺桐城”,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交响随想诗《刺桐城》即以此为题材,选取了当地每天四个不同的时辰(清晨、中午、黄昏和夜晚)建立四个相对应的情景,在乐思的展开中注入个体的情感志趣和哲学意识,作曲家称此为“意象主义的美学追求”。在作曲思维上,以富有强烈地方特色的福建南音为主要素材,并兼取部分波斯音调,采用主导主题贯穿的手法和十二音序列技术,以中国的方式实行组合,作曲家称此为“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 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音乐题材,作曲家成功地运用了简练而有效的手法,如把现代十二音技法与民族特色音调及传统节奏、织体和形态结合起来;运用主题材料的一元化结构方式;大胆追求特殊音响和非常规音色,并使配器厚薄相间、错落有致、浓淡相宜,形象、生动、贴切地表现内容,从而创造了一种个性突出、富有特色和完整统一的音乐。